(一)专业设置背景及人才培养
山东女子学院女性学专业于2022年设立,专业立足于学校女性特色发展,培养服务妇女儿童,具有“四自”精神、社会性别意识和国际视野,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。中国妇女发展纲要(2021—2030年)规定,教育工作全面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,将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体现在教育工作全过程,推动各级各类学校广泛开展性别平等教育。加强女子高校建设,推动有条件的高校开设妇女研究及性别平等相关课程。加强女性学研究和人才培养,培养一批具有先进性别意识,用性别分析方法解决现实问题的专门性人才,充实到性别平等教育师资队伍中去。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党政机关、群团组织、企事业单位、民间组织、国际组织等,从事妇女工作、性别与发展的研究与实际推动、性别与政策分析、性别与文化传播、女性发展教学与管理等相关工作。
(二)专业课程设置
主干课程:中国妇女史、中外妇女运动史、妇女工作、女性学研究方法、性别社会学、性别与法律、性别与公共政策、性别与发展、妇女人权、社会心理学、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。专业基础课程:女性学概论、社会学概论、文化人类学、管理学概论、儿童与发展、人口学、家庭社会学等。理论技能课程:女性学理论、社会统计学、统计软件应用、质性研究方法等。专业素质提升课程:社会性别著作导读、性别研究前沿、女性健康、妇女权益维护、杰出女性个案研究等。专业素质拓展课程:女性经济学、女性教育学、女性政治学、家庭教育学、妇女与公共事业管理、性别与发展、农村妇女发展、沟通与礼仪等。
(三)师资介绍
女性学专业现有专任教师9人,博士化率达45%,硕士及以上占100%,副教授及以上占比55%,双师型教师90%以上;1人获“北大山”人才称号,1人获省级创新教学比赛二等奖,1人获优秀教学奖,女性学教学团队获省级优秀教学团队,《女性学导论》获批省级精品课程,是学校第一批省级精品课程;《女性学导论》《妇女法学》《婚姻家庭学》被评为山东省《女性与社会》联合精品课程;获批2项省级教学改革项目,3项校级教改项目。《女性学》获批山东女子学院第一批省级一流本科课程,获批首届中国女子高等院校联盟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。

(四)科研及社会服务
专业科研能力突出,近年来承担参与国家级、省部级项目10余项;专著3部;参编教材3部,编制了性别平等促进条例等地方政策法规10余部,2项智库成果被省级人民政府全文颁布印发,2项智库成果被省人大采纳并纳入地方立法,多项智库成果或省级领导批示;承接横向项目资金累计达300多万元;社会影响力大。还聘请了厦门大学叶文振教授、胡荣教授,北京大学佟新教授等指导女性学专业的建设发展。
围绕女性发展,承担女性生存与发展国际会议、社科论坛、性别平等研究讲坛等,承担省妇联齐鲁女性宣讲活动、福建省妇女儿童发展纲要编制等工作。专业教师积极参与国内高水平学术活动。








专业学生进行社会志愿服务活动